仙桃市劳动模范杨国才法官

发布时间:2012-05-02 点击数量:2438

  

个人简历:


1973.02—1975.09 沔阳县赵西垸林场任教

1975.09—1977.09 沔阳师范学习

1977.09—1980.08 沔阳县豆刂河红旗中学任教

1980.08—1984.09 仙桃市谢场中学教导主任

1984.09--1989.08 仙桃市谢场中学副校长

1989.08—1993.04 仙桃市人民法院豆刂河法庭书记员

1993.04—1997.01 仙桃市人民法院陈场法庭助理审判员

1997.01—1998.01 仙桃市人民法院豆刂河法庭审判员

1998.01—2002.02 仙桃市人民法院豆刂河法庭副庭长

2002.02—     仙桃市人民法院毛嘴法庭副庭长

  

  仙桃市人民法院毛嘴法庭杨国才,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基层。几十年的基层审判经历,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毅力、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其在基层审判这个大舞台上,书写着为民司法的多彩人生。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6年3月被仙桃市政法委评为"人民满意政法干警",2007年6月被汉江中级法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9月被仙桃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党员示范岗",2008年5月被仙桃市政府评为"市劳动模范",2009年2月被湖北省人事厅、省高院评为"法院系统十佳优秀法官"。

  1987年,杨国才从教育战线调进仙桃市法院,先后在辖区陈场、豆刂河、毛咀等3个偏远法庭工作。几十年来,他克服基层工作条件差、家庭生活拮据以及病痛折磨等困苦,一直扎根在法庭,始终任劳任怨,没有退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基层法院特别是基层法庭经费面临严重不足,法庭工作十分艰苦,办公设施简陋,工作和生活用的是同一间房子,唯一的奢侈品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庭里没有警车,下乡办案靠骑自行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白天串乡走村,夜晚加班加点。尽管如此,几百元的工资还难以按时发放到位。即使在这样又苦又累的日子,也没有改变杨国才扎根基层的决心。

  杨国才生长在仙桃市豆刂河镇的一个小村里,祖祖辈辈是农民,家庭没有积蓄,有限的收入只能用于维持生活,根本不敢奢望盖楼房。因此,他和家人一直借住在办公房,没有像样的家具,最高档的家产算是他儿子结婚时买的彩电。直到2007年4月,法院在处理原豆刂河法庭的旧办公楼时,院领导出面与购买方协商,院里按房改政策补贴一点,他自己出资一点,购买方让一点,才买下了该楼的几间办公室作住房,这样才算拥有了一个属于杨国才自己的"家"。

  长期的辛劳工作使杨国才患上痛风病已有十余年,现在脚趾和手指的关节部位出现多处骨质增生,大的直径到了4厘米。每次发病时,双脚红肿,行走困难,但他没有因此耽误过一件事。有一次办理一起离婚纠纷案时,因被告长期在外打工,文书无法送达,正好在发病期间杨国才得知被告回家,他克服行走不便的困难,迅速让年轻同事骑自行车驮着一道去下传票、做工作。

  同事不解地问他:"老杨,你这么大年纪,这么多困难,还在基层法庭忙的有滋有味,图个啥?"他都一笑了之。其实,他有多次机会调到院机关,也有不少理由申请调离基层法庭,但他没有那么做。2006年初,仙桃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杨国才本可以申请离岗退养,也可以选报机关单位,但他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毛嘴法庭。几十年来,他从不向组织提什么要求,他常说:"基层虽然艰苦,但也很重要,工作总得有人干,我是农民的儿子,是一名老审判员,对法庭工作有经验,对基层有感情"。有位与他相识十余年的老村支书意味深长的说:"老杨啊,法庭人员走了一茬又一茬,每次留下的总是你,你真是以庭为家了。"

  作为法官,要与老百姓有感情,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情感上时刻牵挂着老百姓。无论是任副庭长,还是任审判员,杨国才都始终精心办案。近10年来,他审结各类案件1300多件,所办的案件无上访、无投诉,无一件再审发还,基本上做到件件案结事了。他以办好每一件案件来践行"当法官好"的人生价值,来实现"当好法官"的人生追求。

  基层法官面对的当事人主要是普通群众,所办的案子大多是夫妻吵架、家庭不和、民间借贷和邻里纷争。审理好这些案件,杨国才的体会是:除了要有一定的审判业务素质外,考虑更多的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绝不能简单粗暴,一判了之,要做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10多年来,他坚持每案必调,以调为主,不到"最后关头"不下判决书,调解结案率达到80%以上。2007年、2008年,他两年审结案件256件,调解撤诉结案219件,调解率86%。

  基层法官办事,凡事要入情入理,融情其中,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谋当事人之所求,用真情感化当事人。2003年底他办理一起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与被告人系兄弟俩,因分家发生纠纷,被告人将自诉人砍成轻伤。立案后,被告人害怕追究刑事责任躲了出去,两家妯娌三天两头吵架,矛盾愈来愈大。为了寻找被告人,杨国才冒着大雪与自诉人家属搭班车到枝江市。因被告人有所察觉,故意逃避,在枝江寻找了三天,未能找到被告人,案件不得不中止审理。自诉人情绪非常激动,扬言找被告人家属报复。他得知这一信息后,杨国才心想案件虽然中止了,但他的工作并没有中止,数十次找自诉人、被告人家属交流、谈心,宣讲法律,争取被告人亲友的支持。在不懈努力下,被告人逃亡三年后主动到庭承认错误请求调解,自诉人也体谅到被告人的经济困难,主动放弃部分赔偿要求。在赔偿9500元后,两兄弟终于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毛嘴法庭现有5名干警,除杨国才之外,其他同志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的工龄比年轻法官年龄还大,但他从不摆老资格;虽然杨国才取得了一些荣誉,但他从不以"功臣"自居,自觉服从庭长的领导,自觉遵守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从副庭长岗位上退下来后,他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仍然象过去一样,多办案、办好案。今年1-10月份,他已经审结各类案件98件,占法庭审结案件的一半以上。闲暇之余,年轻同志与他聊天,讨教扎根基层的体会,他说:"今年初我荣幸地参加了全省优秀法官表彰大会,聆听了省高院郑少三院长的讲话,他讲'当法官好、当好法官',我认为这八个字讲的真好。'当法官好'为我们法院人树立了人生信念;'当好法官'为众多法官指明了追求目标。坚定了信念,明确了目标,再加上个人的努力,你们年轻同志一定能够事业有成,只要你们努力,你们的明天比我更好"。

  甘于生活清贫,是他一生的情怀。进入法院时,只能拿一、二百元微薄工资,到九八年时涨到了四、五百元,直到工资改革才拿到一千八百多元。妻子过去是农民,种着几亩薄地,收入低微,糊口都困难,两个孩子一直跟着辛劳的母亲生活,成年后也没有稳定的工作。这么多年来,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六口人就靠杨国才每月工资供养家庭生活、时常入不敷出。艰苦的生活环境,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品德,也造就了他艰苦朴素的禀性。无论世俗怎么变化,他都"痴情"地守着法官这片净土,乐于清贫,从来没有动摇他扎根基层当好法官的信念。

  严格遵守作息制度,是他一贯的做法。杨国才居住的豆刂河镇与工作的毛咀镇相隔20公里,来回没有直达车,中间必须转一次车。他从没有因此而迟到、早退过。有时庭里的同志提出用车接送一下,他考虑到油费,专门为他一人出车不划算,都谢绝了。工作日驻庭制度他带头执行,从不当"走读生"。上班时间基本上没有请过事假,患痛风病这么多年也极少请病假。

  严格约束业外活动,是杨国才一贯的要求。他认为,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法官,应该有所选择,有所节制,有所为,有所不为。工作之余,杨国才喜爱两项活动,一是体育锻炼,二是学习看报。近几年来,利用业余时间从《人民法院报》等报刊上,他搜集整理案例分析、办案调解经验、好的法律文书等资料11本。

  严格执行廉政纪律,是杨国才一贯的准则。他十分珍惜个人的名誉、法官的声誉,违反廉政纪律的事,坚决不干。尽管家里经济条件差,面对非分之财,他未曾有过丝毫的思想动摇。他告诫家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不该自己得的财物不能要。同时也多次跟当事人讲:"作为一名法官,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的义务,秉公办案是我的职责。如果拿了你的钱,不仅犯了法,同时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对不起心中的天平。"2009年2月金某诉毛某离婚纠纷一案中,被告托人给他送了1500元现金,要求将夫妻共同财产判15万元给他,被婉言谢绝。类似拒贿的事情在他几十余年的法官生涯中,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从事审判工作几十多年来,院纪检部门没有收到告发他的一封举报信,真正做到廉政违纪"零记录"。在2009年贯彻"五个严禁"的过程中,他自觉带头做表率,全庭没有一名干警发生违纪违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