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助力 润泽营商
——仙桃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5-08-19 点击数量:11

图片1.png图片2.png

“连续4年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试点单位。”

“连续4年获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突出单位。”

“在新闻发布会上亮出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

“优化营商环境特色亮点工作获中国法院网、央广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点赞关注。”

蝉鸣不止,冠冕成习,这一个个荣誉、一项项成绩的背后,是承办法官字斟句酌的严谨,是执行干警风雨无阻的奔波,是立案窗口永不降温的微笑。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近年来,仙桃法院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聚焦主责主业,聚力支点建设,以“小切口”改革为抓手,做实高效解纷,做优善意执行,做深惠企利民,奋力绘就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图景。

高效解纷,跑出为企纾困加速度

“法官,我们当时签订合同时约定以美元结算,现在对方一直欠付货款,我们的损失也很大。”

在审理原告仙桃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诉被告香港某贸易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时,承办法官陈显林第一时间启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为高效化解矛盾纠纷,陈显林采用线上调解方式,以情为基、以理为刃、以法为盾,不断剖析纠纷脉络,分析诉调利弊,引导双方企业在情、理、法方面同频共振,最终,香港某贸易公司支付仙桃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货款515000美元(折合人民币366万余元),该纠纷顺利化解。

这是仙桃法院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做深做实为企高效纾困解难的一个缩影,从全面推进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全流程分级评估、企业信用修复、执破融合等惠企利商举措,到联合各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设立金融共享法庭;从传统的坐堂问案、面对面调解到综合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屏对屏”定分止争,仙桃法院以实际行动跑出司法办案加速度,并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这个裁判文书送达后,这批金融纠纷就全部结案了。”

2025年7月,某银行将昌某等27人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诉至仙桃法院。受理案件后,考虑到该批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金融审判团队干警立即联系仙桃市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将该批案件进行了委派调解。

在法官的指导下,调解员仔细核对欠款明细、耐心释法说理,帮助昌某等27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分期还款计划,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该批案件“一揽子”调解完毕。

“要做深做实降本增效,及时将在司法办案中发现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惠企利企的‘任务清单’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成果清单’。”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伟在关于涉企案件办理的专业法官会议上强调。

“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解纷,也要与时俱进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以最优举措、最高效率促成案结事了人和。”

“审前做好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必要时引入人民调解、委派调解机制,判后做好释法答疑,定期回访企业工作。”

专业法官会议

法官们就建立“问题-举措-成果”的闭环机制达成了共识,即在实践中将企业诉讼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精准转化为推行涉企案件办理绿色通道、深化胜诉即退费改革、建立立审执破协调机制等具体举措,最终达到缩短案件审理周期、降低诉讼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等效果。

今年以来,仙桃法院靠前化解涉企纠纷1200余起,简易、速裁程序适用率92.41%,长期未结案件保持动态清零。

善意执行,盘活企业发展后驱力

“感谢法官给了我们企业活下去的机会。”今年3月,在办理一起涉企执行案件时,执行干警徐海没有简单采取“一封了之”的方式,而是秉持着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多次与双方企业沟通协调,最终拿出了一套“动态解封、循环履行”的创新方案:先查封企业部分非核心生产设备及部分库存产品,并以申请人同意暂不查封的生产线设备进行贷款和继续生产;企业将生产收益优先用于偿还欠款,每偿还一定比例欠款,法院便解封对应价值的查封财产,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生产,形成“生产-还款-解封-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在徐海的全程跟踪协调下,这场特殊的执行“循环”持续了三次。当最后一笔款项到账,被执行企业不仅没有因执行陷入困境,反而在稳定生产中优化了经营模式,申请执行企业也全额收回了欠款。

“像这样的执行案例有很多,既要确保申请执行人的权益逐步实现,又要为企业保留‘喘息’的生机,最大可能实现‘两难’变‘双赢’。”党组成员、副院长范德学介绍,近年来,仙桃法院在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活封活扣”、以租抵债、“放水养鱼、生产自救”等举措,帮助资金暂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最大限度降低执行活动对企业正常经营的负面影响。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今年7月,仙桃法院推行阳光执行成功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创建试点名单,并在全市新闻发布会上亮出这一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相关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多次被中国法院网、央广网等主流媒体转载推介。

此外,仙桃法院还出台了《关于推行智慧执行的工作机制》《繁简分流、分段集约执行模式实施细则》等文件,全面推广“智慧执行”APP,常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律师代表、申请执行人等多元主体见证集中执行活动、旁听执行听证、参与强制清偿等工作,力促“阳光流程”全域可视、“阳光监督”全程闭环、“阳光执行”全效提升。

截至目前,仙桃法院共为10余家企业出具信用修复证明,执结涉企案件1009件,执行到位金额1.02亿元。

惠企利民,浸润企业营商软环境

问需于企,察企之困是仙桃法院的常规动作。今年8月,仙桃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张倩带队,前往仙桃某公司开展环资案件判后“回头看”活动。

“我们又投入8万元升级排污系统,废水排放全面优于国标,实现环保达标与产能双提升。”环资审判团队干警与企业负责人深入开展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这种问卷调查、发放普法宣传册等方式,精准捕捉了我们企业的需求,兼具针对性与实用性。”该企业员工孙某说道。

不论是上门“问诊”,为包联企业健康发展开具“良方”,还是靠前服务,助力企业诚信经营,亦或是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机制文件,仙桃法院始终以主动服务姿态融入发展大局,用司法智慧激活企业内生动力,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民营经济促进法》于今年5月20日起施行,旨在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可以提出信用修复申请。”

6月伊始,仙桃法院组织法官干警深入企业、社区开展《民营经济促进法》普法宣教活动,大家结合审结涉企纠纷典型案例,用“沔阳腔”解读“大政策”,将“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确保企业负责人及员工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从将巡回审判车开进厂门口、园区里,妥善审理化解各类涉企纠纷,到定期邀请辖区企业家代表座谈交流,听取企业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再到主动对接“一条鱼”“一块布”等重点产业,采取专班驻点方式及时为企业提供司法服务,仙桃法院一步步推进、一项项落实......

今年以来,仙桃法院共开展企业“法治体检” 8次,发放问卷调查、宣传手册500余份,为企业家提供法律咨询32次,协助化解纠纷20余起,联合市电视台制作播放《以案说法》15期,3期被湖北省电视台转播。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党组书记、院长漆俊表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征程,仙桃法院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破解新难题、探索新路径、打造新标杆,努力让法治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可靠的保障、最亮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