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纠纷逐年增多,基层法院的审判任务日趋繁重,法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相当多的法官成天忙于办案,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的甚至顾不上吃饭,精神和身体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舒缓,造成机体代谢功能紊乱,普遍出现亚健康状态。
社会期望值和法院自身要求对法官的职业素养是越来越高,而基层法院面对的是社会最前沿,解决的纠纷最直接、最尖锐,担负着重大责任。从法官法和公务员法的要求来看,法官不仅仅是单纯的司法者,而且还是法制宣传者、建设者。一方面,为了保证办案质量,法院加强了审判质量、审判绩效的监管工作,而这些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审判纪律使法官时常感到审判工作如履薄冰;另一方面,随着公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严格的信访考评制度与宽泛的申诉再审制度使法官在办案并无过错的情况下,也常遭到当事人的投诉和有关部门的问责。
法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法官是个清贫者,薪金应当是绝大多数法官唯一的收入来源,但法官的工资是由职级决定的,要提高工资待遇就必须先提高职级待遇。司法是个高风险、高责任、高压力的职业,而基层法院的法官,解决职级待遇却很难,有的人一辈子都是科员。法官虽然掌握着最终解决纷争的裁判权,但政治地位不如党政机关的公务员,经济收入不如律师,但责任却比他们大,以致于法官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从而影响法官的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审判公正和作风廉洁。
据《人民法院报》近几年的报道,被誉为“铁法官”的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法官谭彦因过度劳累患上了严重的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医嘱需长期全休治疗。但谭彦并没有被病魔所吓倒,也没有住院治疗和休养,而是常年身揣诊断书,更加拼命地投入到审判工作中去,终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走完了43岁短暂的人生历程。
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法庭女法官金桂兰身患乳腺癌、胆结石、白内障、胃病、咽炎、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但她扎根边陲小镇14载,跑遍了法庭管辖的155个村、屯,到当事人家中做调解工作多达1000次,累计行程5000多公里、主审了1050件案件。
吉林省延吉市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费云龙在2001年被诊断为膀胱癌,在病情最严重的2002年,他结案133件,创造了全庭乃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法院系统刑事审判庭个人结案最高纪录。
像他们这样带病工作,累倒在审判台上,甚至英年早逝的法官屡见不鲜。法官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绝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英国《泰晤士报》2007年3月26日报道,重压之下,英国不少法官的身心健康出现危机,因此全国建立了“法官减压热线”。早在1995年,澳大利亚时任新南威尔士上诉法院法官迈克尔•柯比针对此问题发表过演讲,他认为法官压力问题是个令人“难以启齿”的话题。西班牙、美国等国家为缓解法官压力纷纷建立了法官心理咨询服务机构。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肩负着公平正义使命的法官,无论是在哪个国家,他们都同样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们谁都期望法官能够司法公正,因而对法官的期望值愈高,要求则会愈严。近些年来,为保住案件质量这一生命线,各级法院都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司法工作机制的改革,强化了案件质量的监管工作,实行了审判绩效管理,不断修订和完善法官办案纪律,可谓紧箍咒念的一遍比一遍紧。但是,这种抓法官队伍建设只关心工作不关心生活的一手硬一手软的做法,使许多法官丧失了敬业精神。不少法官跳槽、下海,宁可当律师、做生意,还有不少法官借退养政策,提前休息却另谋第二职业,以弥补收入不足。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不严要求不行,这本无可厚非,但“只要马儿跑不喂马儿草”的管理方式则不足取。如何使法官自如地应付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压力,从而豁达、自律、自尊、自强、自信地工作,是各级党委必须面对的课题。
笔者认为,加强对法官的人文关怀,化解各种消极因素对法官的影响,缓解法官各类压力,增强法官凝聚力,树立法官职业荣誉感是当前法官队伍建设中的头等大事。应当按照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的要求,具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法官纳入专业人员管理,落实待遇。按工作业绩和资历确定法官等级,实行法官级别工资。二是加强内部管理,营造司法和谐氛围,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法官进行健康体检,邀请心理专家来法院办讲座,帮助基层法官减轻心理压力;三是关心法官家庭的生活,解决其住房、家属子女就业等实际困难;四是要建立法官活动阵地,为法官业余时间的学习、交流和锻炼身体提供良好环境。通过积极健康的活动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舒缓压力,增强体质;五是推行法官强制休假制度,以缓解由于工作紧张给法官身心带来的压力。另外,对那些优秀法官每年还可以组织其疗养,鼓励法官休息和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