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企业的感谢信

发布时间:2025-05-03 点击数量:105

图片11.png

“此次案件的圆满解决,不仅切实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及司法的温度……"近日,一封来自某金属制品公司的感谢信悄然抵达仙桃法院,薄薄的信纸不仅承载了纠纷化解的喜悦,更彰显了仙桃法院司法护航营商环境的责任担当。

交易生变,陷入僵局

2022年1月17日,某金属制品公司与某药业公司签订《铁罐产品购销合同》,约定某药业公司向某金属制品公司订购铁罐50000个,总金额210000元,分两批交货。

合同签订后,某金属制品公司在如期向某药业公司交付了第一批铁罐后,又继续生产。但某药业公司在支付了部分货款后,既未支付剩余货款,也未在约定时间内提清剩余铁罐,某金属制品公司遂将其诉至仙桃法院,要求某药业公司继续履行合同,并支付所欠货款82320元。

立案纾困,司法护航

“您的企业法人身份证明材料需要补充,另外这份文件还需要加盖公章……”在审查发现该案件起诉材料存在的问题后,仙桃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主任)胡晓玮化身“引路人”,主动靠前服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逐项解释立案规范和材料要求,耐心细致为企业负责人答疑解惑,协助其逐一核对、补充完善相关材料,最终高效完成了审查立案工作。

带案走访,抽丝剥茧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刘拥军仔细查阅卷宗,多次与企业负责人电话沟通,初步掌握了案件基本脉络。为高效化解涉企纠纷,他决定下沉企业一线,带案走访。

“这批案涉铁罐的生产工艺和合同约定的标准完全匹配吧?生产过程中有没有因为交付时间等问题和对方沟通调整过?”

“我们这两批货的工艺都是按合同来的,生产过程中对方也没有提过什么意见。”

“这些未提走的货物,每月仓储成本大概多少?”

“每月仓储费也得好几千了。”

……

通过实地查看剩余铁罐的存放状态,清点货物数量,与企业负责人、一线员工面对面交流,刘拥军不仅进一步理清了案情,更敏锐地捕捉到双方的矛盾症结,为后续调解工作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耐心调解,重续商缘

“案结事了”才是最优解,在征得双方的同意后,刘拥军随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咱们今天坐下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合同履行中双方都有难处,但继续僵持下去,只会两败俱伤……”

“无故延迟提货构成违约,继续拖欠货款可能面临更高赔偿,而且从长远看,维护商业信誉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这次纠纷妥善解决,也能为后续合作留有余地。”

“积压的货物不仅占用仓储成本,也会影响资金回笼,这样下去对企业的运营压力不小。现在对方愿意协商付款,不妨考虑适当灵活处理,早点回笼资金……”

调解过程中,刘拥军为双方算清了经济账、信誉账和长远发展账,既点明货物积压的成本损耗与违约风险,又指出合作共赢的前景。

经反复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某药业公司向某金属制品公司支付货款82320元,某金属制品公司将剩余铁罐送至某药业公司住所地。至此该纠纷圆满化解。

感谢信静静地躺在案头,诉说着司法护航企业解困的暖心故事。字句间凝结的谢意,不仅是纠纷圆满化解的见证,更折射出法治为营商环境注入的强劲动能。如今,窗外街巷繁华依旧,企业得以轻装上阵,法治阳光正持续滋养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市场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