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领航(7):把群众 “烦心事” 当 “心头事”
——记仙桃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主任)胡晓玮

发布时间:2025-10-21 点击数量:53

胡晓玮,男,汉族,1993年2月出生,湖北仙桃人,201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8年1月参加工作,广西大学法律(法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律硕士。现任仙桃市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主任),三级法官。

在司法为民的温暖事业中,信访工作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心灵。在这条道路上,胡晓玮以坚定的信念、扎实的工作和无私的奉献,把群众 “烦心事” 当 “心头事”,成为了群众心中的“贴心人”,为推动信访工作的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他先后被省法院、仙桃市委及市委政法委评为2020年“一站式”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度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企业突出个人、2024年度信访工作突出个人。

一、深学笃行,以法治思维筑牢工作根基

“信访工作不是‘麻烦事’,而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群众带着诉求来,我们就得带着诚意接,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用法律给他们一个踏实的‘说法’。”这是胡晓玮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处理信访工作的准则。在他看来,信访工作是司法为民的“前沿阵地”,每一位来访群众的背后,都藏着对公平的期盼、对生活的焦虑,唯有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法治思维为支撑,才能真正解开群众的“法结”与“心结”。

为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胡晓玮将《信访工作条例》作为“案头书”,不仅自己逐字逐句研读、吃透条文精髓,更牵头组建学习小组,通过“案例讲解+条文解读”的方式,带领同事们把条例要求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

“信访工作既要‘解近忧’,更要‘治未病’,让群众懂法、守法、用法,才能从源头上减少信访矛盾。”除了化解个案,胡晓玮还注重“普法前置”。通过组织培训、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同事和群众普及信访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大家依法依规解决问题。

二、创新破局,以机制优化提升工作质效

“信访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接待第一线,态度要热情;诉求记清楚,归类方向明;转办不拖拉,督办要跟进;调查需扎实,证据来支撑;处理讲政策,法规是准绳;反馈有温度,道理要说通;案结事了时,社会得安宁。”在仙桃法院立案庭的庭务会上,这段由胡晓玮自编的“信访工作顺口溜”常常被干警们提起。看似简单的几句口诀,却是他多年信访工作经验的浓缩,更是他推动工作机制创新的一个缩影。

面对信访案件“类型杂、周期长、易反复”的特点,胡晓玮深知“单打独斗”行不通,必须靠机制“提效”。他牵头在全院建立“常态化信访稳定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机制”,将信访风险评估嵌入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确保每案必评,分级预防化解信访风险。

“机制创新不是‘花架子’,要让干警好操作、群众得实惠。”为了让信访流程“更透明、更规范”,胡晓玮还草拟制定了《仙桃法院信访案件办理工作办法》,从案件分流、移送、办理到评查、回复,每一个环节都明确“责任人”“时间表”“标准线”,为全院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攻坚破难,以责任担当化解信访积案

“信访积案就像‘硬骨头’,啃下来不容易,但每啃下一块,群众的信任就多一分。”在胡晓玮的信访工作经历中,“积案攻坚”是绕不开的关键词。面对那些时间跨度长、涉及部门多、矛盾焦点复杂的积案,他从不推诿,总是主动“认领”,用“钉钉子精神”一跟到底。

从审判工作信访案到执行工作信访案,他深入研究每一个案件的来龙去脉,详细了解群众的诉求和矛盾焦点,通过与政府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反复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是信访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胡晓玮注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信访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推动相关部门改进工作、完善政策。

“只要心中有民、脚下有力,就没有解不开的信访结,没有暖不透的群众心。”这是胡晓玮的工作信念,也是他践行司法为民的真实写照。胡晓玮表示,将继续坚守在信访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和高质量发展继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