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立案“窗口” 践行司法为民

发布时间:2015-05-11 点击数量:4716

   

见到杨学军的时候,他正在立案窗口耐心地解答来访当事人的问题。得知我们要了解他的先进事迹时,他连连摆手,“每天都在窗口搞接待有什么好说的呢?”。说完又拿起当事人送来的起诉材料认真地看了起来。

   吃了“闭门羹”之后,我们又继续采访了杨学军所在立案庭的同事们。慢慢地,一个大家眼中“认真”、“耐心”、“低调”、“态度好”、“有原则”的形象就逐渐地显现出来了。

杨学军现年51岁,1980年入伍,1986年7月入党,1995年从部队转业到法院,先后在刑庭、基层法庭工作,2006年调入立案庭工作至今,现任立案庭副庭长。在法院工作二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审判岗位,还是现在的立案岗位,杨学军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面前,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和艰辛,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执著地承担起对党、对国家、对审判事业的责任和使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人民法官的本色。

一、干一行、爱一行,无怨无悔

杨学军从部队转业到法院已有二十个春秋,有一半的时间在法庭工作,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任劳任怨。在立案庭工作九年,他总是步行三公里,第一个到单位打开立案庭大门,迎接当事人和来访群众;同事们都下班后,他再关好门窗,最后一个离开。在立案庭接待大厅,总能看到他引导立案、释疑解惑的忙碌身影,他对当事人始终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他热爱立案工作,从未向组织提出过调换岗位的要求。有几次,领导看到他在立案庭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想调他到审判业务庭去,他总是婉言谢绝。有人说他傻,他笑着说:我喜欢在立案服务窗口工作,乐意与群众打交道,每当看到当事人满意而归的情景,我就感到由衷的高兴。

二、把好关、服好务,尽职尽责

杨学军在立案庭负责立案和信访接待工作,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九年间立案三万余件,无一差错。对影响大、涉及群体性、涉及政府部门或企业改制的案件,杨学军总是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和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尽量通过非诉讼渠道解决纠纷,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2014年,仙桃市农机推广站的3位已经退休高级工程师来到法院,状告单位拖欠其退休工资各达2万余元,杨学军在接到3位老人的诉状后,了解到这类情况还很多,因而没有直接立案,而是先走访农机推广站,向该单位负责人了解情况。负责人表示,3位工程师反映的情况属实,但财政是差额拔款,单位又无创收职能,所以无法及时发放退休工资,针对该问题已向主管部门反映过多次,但一直没有解决。为此,杨学军针对该情况向院领导作了汇报,和院领导一道前往农业局做工作,引起了农业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就退休工资发放事宜向市委领导请示汇报,争取资金。最终,农机推广站将拖欠的工资全部补发到位。3位老人高兴地来到法院撤回起诉,这起纠纷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立案庭处在法院的最前沿,是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杨学军总是以最大限度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宗旨,坚持“公正司法 一心为民”,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采取多方面、高质量的便民利民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九年来,经杨学军诉前调解的案件达90余件,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缓解了审判执行工作压力,做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2013年冬天,一位拄着拐杖的太婆到立案庭来访,杨学军见老人行动不便,二话没说,立即搀扶老人坐下,听完她的哭诉了解了情况。太婆姓田,88岁,田太婆抚养成人的养女嫁人后,离开她生活。养女将田太婆居住的房子卖了,并将田太婆送到福利院。起初几个月,养女夫妇还常去福利院看望她,不久后就不去了,田太婆想起诉养女夫妇。鉴于田太婆起诉比较困难,杨学军告知她到其所在地司法所申请司法援助,并耐心向田太婆讲明对薄公堂会进一步伤害双方感情,建议田太婆再考虑一下。此时已临近中午,杨学军主动到食堂为老人买来了午饭,并请老人到自己的办公室用餐。过了几天,田太婆又找到杨学军,想请他出面做做养女的工作,杨学军当即带着田太婆驱车30余公里,找到其养女,讲明田太婆的想法,宣讲了相关法律知识,并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指出做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田太婆的养女听后非常羞愧,表示自己因工作忙,忽视了尽孝的义务,今后一定定期到福利院探望老人,关心老人。养女终于和田太婆和好如初,田太婆感谢地说:“法官真是我们的大救星啊!”

立案庭工作人员的形象代表着法院的形象。九年来,在杨学军身上从未出现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他始终以文明的举止,优质的服务,热情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坚持做到“来时一声问候,走时打个招呼”,以耐心和爱心温暖每一位当事人,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和称赞。

年近七旬的老上访户李某,每次来访,杨学军总是热情接待,耐心地做疏导工作。2014年,李某在一次上访时突发心脏病,杨学军见状及时将他送医院治疗,病情好转后,又驱车20余公里将老人送回家。老人的儿子非常感动,并说:“我们也知道上访无理,但老人就是不听,今后我们保证做工作,不再让他上访了。”此后,立案大厅再也没有出现李某的身影。细致的工作终于收到了好的效果。

在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同时,杨学军还注重对来访当事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在提升群众法制意识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在他受理的部分离婚纠纷案件中,当事人来自乡镇,虽知道要依靠法院来解决纠纷,但对起诉程序一无所知,经常是哭哭啼啼两手空空地来到窗口要求离婚。每每见到这种情形,杨学军总是先耐心劝解当事人稳定情绪,然后向其告知法院受理起诉的基本程序及当事人需准备的材料。同时,适时进行调解,缓和双方矛盾,劝导当事人先回家考虑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坚持离婚,为离婚案件设立“冲突缓冲期”, 促使不少夫妻学会在缓冲期中用理智的心态面对情感裂痕,最终做出理智判断,避免“一时冲动”引发的鲁莽行事。近九年来,经杨学军诉前调解的离婚纠纷案件就有近300件,创造了我院在离婚调解方面的“奇迹”。

三、淡名利、守纪律,无私奉献

杨学军同志一直以来淡泊名利,艰苦朴素,不图享乐。他在部队是空军飞行员,与他一同入伍的战友,有的职务高,任师团职军官或转业到地方任主要领导;有的收入高,在航空公司任机长,年薪几十万元。而他在法院工作近二十年,仍是科员级的副庭长,每月薪水微薄。每当有人开玩笑提起这些,他总是坦然面对,一笑了之,不放在心上。

从来不因私事影响工作!”这是法院的同事们对杨学军的评价之一。在法院工作二十载,很少有人知道,杨学军饱受痛风的折磨,但是他从来都是带病坚持工作。因工作繁忙,女儿在高考期间,他从未照顾过。女儿考上大学后的愿望是希望他能送自己上学,从未请假的他向领导请了一天假。但临上车前,他接到单位电话,有当事人来访,点名要他接待。他默默地办理了退票手续,狠心转身,背对着女儿失望的眼神走向了单位。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对法院工作的热爱与坚守。

杨学军在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执法是否公正,直接关系到党的权威和人民法院的形象。他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法官的职责和操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从不拿原则做交易,从不立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甘守清贫,不违规定。在立案庭,杨学军经常与律师打交道,有的律师为了让他违规立案,请他出去吃饭,他总是婉言谢绝;有的给他送烟送酒,他一概拒绝。一位律师将一件我院无管辖权的案件递给杨学军,要其帮帮忙。杨学军审查后,发现无管辖权,明确告知这位律师,案件不能立。这位律师见杨学军坚持原则不让步,便从提包里拿出二条高档烟,塞给杨学军,要他通融通融,杨学军当场拒绝,这位律师见杨学军态度坚决,只得提着烟拿着案件悻悻的走了。九年来,杨学军拒说情360多人次、拒吃请120余人次,拒礼物50余人次,价值2万余元。杨学军同志秉公立案,不徇私情,确保了立案质量,为全体干警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干警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后记:

采访结束前,我们又特意来到了立案窗口,杨学军仍面带微笑地回答来访当事人的咨询,我们瞬间明白,当事人满意是对他最好的赞誉,也是他最大的工作成绩。在立案大厅这个窗口,杨学军看遍了人生百态。但在阵阵喧嚣中,他始终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以饱满的热情和满腔的赤诚,践行着人民法官忠诚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