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致远•荐文悦读(126) | 陈佳玉:阅文杂谈
——读《古文观止》有感
陈佳玉,1993年6月出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2019年9月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仙桃法院,现在政治部工作。
一个人要显得是“读书人”,势必会说几句以示自己读了哪些书。
比如,看见春光灿烂,免不得说上几句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又比如,聊到熟悉的话题,免不得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几句。无论是引用诗词歌赋,还是散文小说,目光所及之物、寻常所遇之事、人生所遇之惑,总能信手拈来地吐露些许只言片语,或自如地做些自洽的拆解,便很容易让人觉得有“掉书袋子”的嫌疑。
于是有的“读书人”便投身于写。
中唐新乐府运动提出的创作纲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种现实主义写法至今影响深远。往往有代表作的著作者常常带有对所处时代的深邃思考和超越所处时代的真知灼见。当然也有才情斐然的咏物之士名流千古,但也少不了对其生平的探究。
自然而然的,怎么写出好的作品成为一个“读书人”的人生课题。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读书人”下笔越“纯粹”,作品越能震撼人心。当我们仔细品读,就不难发现,当一个“读书人”把自己的命运与所处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的作品便有了灵魂,这样笔力所及才会穿过历史的长河,经受住大浪淘沙与年轻的你我见面。
于是读书便读出了信仰。
读“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总能被顽强意志所感染。
读“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总能被强烈的革命感情所鼓舞。
读“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总能被胸怀不凡的志向所激励。
读“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总能油然而生敬仰之情,对镜自照。
成为一个“读书人”首先要会读书。
“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思考的阅读是对书的尊重,有意义的阅读是有思想的。每一次带着思考的阅读在无形之中雕刻着一个人的思想,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使你成为你,我成为我。
当前全省上下正如火如荼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春日到,正是读书好时节,多读书、读好书,用行动验证思想,用思想规正行为,让一言一行都写满红色信仰的注脚。
前几日心血来潮读完《古文观止》所感,句短词浅,略陈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