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会干事”的,远“会来事”的

发布时间:2012-05-04 点击数量:1232
 近日,湖北日报刊登了王涛的评论《“会干事”与“会来事”》,该文通过一则通俗寓言揭示了一个社会现象:在一个单位或者组织体内,都会同时存在两类人,即“会干事”的和“会来事”的。

  “会干事”的多是工作认真求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人诚恳,干事扎实,不偷懒耍滑但却不会逢迎拍马,不善应酬交际,不会揣摩领导的心理,有时甚至会忤逆领导的指示。“会来事”的则不然,他们大多本领不大,工作不太扎实,但工于心计,察言观色,左右逢源得到一些不明实情的领导的喜欢,“会来事”者尽管实绩不多,有时却能春风得意,占尽便宜。以上寥寥数语可谓是对这两类人的生动、鲜明的原型刻画和写照。

  以上社会现象不但普遍,而且深刻,之所以说它深刻是因为它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会干事”的和“会来事”这两类人也不是今天才有。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历史是叙事的一种框架。”笔者现就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这一分析框架对《“会干事”与“会来事”》一文进行评述。

  钱穆先生说:“历史是对现在的绝好注解。”漫步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的长河中,考察历代封建朝代更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出那么几个“会干事”的与“会来事”的,比如说秦朝的李斯与赵高;宋朝的岳飞与秦桧;明朝的戚继光,海瑞与严嵩,魏忠贤。

  通过对历史的观察,我们会发现一条“有趣”的规律就是:几乎每个朝代 “会干事”的与“会来事”的往往共存共生,后者有时甚至还能占到上风,如“会来事”的伯嚭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伍子胥,外通敌国,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渐至亡国;抗金英雄岳飞在胜利在望,直捣黄龙之际却被“会来事”的秦桧以十二道金牌找回,构陷“莫须有”的罪名;明代著名清官“海青天”海瑞被严嵩弹劾罢官等。“会干事”的不仅得不到重用,而且有的还沉冤似雪,“会来事”的却能呼风唤雨,朝纲废弛,贪腐丛生,吏治颠倒……

  历史是公正的,虽然我们炎黄子孙后人今天游览西湖,岳王庙香火不断,岳飞受人拜谒,供奉,秦桧墓遭千古唾弃,岳飞流芳千古,秦桧遗臭万年,但是我们后人加诸其上的“精神抚慰”和道德宣判无法阻止金兵侵宋的脚步;同样,戏曲表演中严嵩丑恶嘴脸的刻画和海瑞清如水,爱民如子的良好形象只是我们500年后的我们内心良好愿望的期许罢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透过中国历史脉搏,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会来事”的八面玲珑,只为个人私欲,无关社会国家兴亡,“会干事”的踏实诚恳,以天下社稷为重。

  史景迁先生在分析中国封建王朝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封建君王在人事制度上是否科学、合理,通俗地说,即是重用“会干事”的还是“会来事”的。初唐时期,一代明君李世民礼贤下士,从谏如流,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贤臣,造就“开元盛世”,到了晚唐,唐明皇李隆基玩物丧志,沉湎于鼓瑟丝竹之乐,任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相,后又重用奸佞小人杨国忠,直接导致仅一个“安史之乱”就将诺大的唐王朝差点摧毁;宋高宗与秦桧一丘之貉,都是贪生怕死之徒,任用秦桧为丞相的最大“成就”就是网罗“莫须有”的罪名让岳飞收复失地的宏伟大志功亏一篑。

  历史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亲“会干事”的,远“会来事”的,“会来事”者善于投机钻营,溜须拍马,玩弄权术,欺上瞒下,以个人私心贪念为重,于国家社会无益,“会干事”的皆是志虑忠纯之士,应擢拔重用。

  当然,我们发现,像李林甫,秦桧,严嵩等这些“会来事”的奸险之徒之所以能够嚣张跋扈,在于他们有肥沃的土壤供他们生存,发展的,试想为什么历代贤明的君主如唐太宗,汉武帝,康熙大帝等临政的时期怎么就没有这些跳梁小丑呢?而只有那些昏君,暴君登台的时候才会有奸臣布满朝廷的现象呢?记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次要杀掉大批功臣,太子朱标看不过眼,劝他:“陛下杀人太多,恐伤了和气。”朱元璋不作声,叫人找了一根带刺的木棍丢在朱标面前,让朱标去捡。朱元璋冷冷的看着他说:“我杀人就是要替你拔掉这根木棍上的刺,这些都是危险人物。”朱标以同样冷淡的口气说道:“皇帝是尧舜一样贤德的君主,大臣才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隐含的意思就是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你自己不贤明,怎么能够怪大臣呢? 因此,这些“会来事”的之所以大量广泛地存在,还连续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直接领导的工作风格、环境,喜欢受吹捧,贪图个人享乐私利等因素适合这些“会来事”的“茁壮成长”。

  一个封建王朝是一个组织体,一个单位也是一个组织体,通过以上的历史实证主义分析,我们深刻了解到“会来事”的存在本身即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他们的“闪亮登场”更是只对自己有利对他人,单位无益的坏事,长此以往,而且还会助长投机钻营,玩弄权术,欺瞒领导的不正之风,单位员工都注重于套近乎,拉关系,实际工作根本就无法开展。我们要坚决限制那些“会来事”的,重用那些“会干事”的,这样才能将各级干部的心思,本领都集中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上来,同时,广大的领导干部同志们也要时刻加强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辨清那些“会来事”的,注重平时日常工作的自我反省和检讨,断绝那些“会来事”的拉关系、套近乎的机会,更不能被他们的“金钱攻势”,“糖衣炮弹”打动,迷糊了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