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闲暇,今天读了一篇《读书养气》的文章,写的虽然很零散,但是也很有新意。该文作者觉得“身处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多读些修身养性、启智明理的好书无异于服下了一剂祛‘火’的良药”,给人以很大的共鸣,让我不自觉的想起自己这个文科学生的读书养气生涯。
从小时候开始,爸妈对我们孩子的教诲就是人从书里乖,特别是自己独立外出读高中、大学,母亲的临别赠言都是:好好读书,从书中学道理,我们不会老跟着你的。
其实,读小学的时候,语文的课文都是会背诵的,我们读书,最感兴趣的就是小人书了。要是哪个同学拿来一本,肯定是全班传阅,并且都是说好话才给,如果能拿回家自己看,那肯定是很铁的关系。记得那时的看的小人书里面都是英雄居多,比如董存瑞炸碉堡啊,什么神鞭啊,就是清朝的某个人,他的辫子很利害,能当鞭子使,看的我们很是崇拜里面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正气引导着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人,还是做英雄的好。记得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哥哥给我一本《聪明的一休》,当时很是高兴,带到学校看,正入迷时,一个高年级同学抢了去,自己没有办法,本想让哥哥出马要回来,后来一想,不能使用武力,可以学习一休哥用头脑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还是讲道理把书要回来了。后来以至于形成一个观念:读书的人不应该滥用武力。英雄都是很有道理的,万不得已才动手的。只有那些头难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才喜欢滥用武力的。这也可能是当时不跟同学打架的“祛”火良药吧,以至于后来大学时选择专业是讲道理的法律。
中学的时候,学习很是紧张,没有办法,做数学题目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和精力看书,当时的书主要是各种习题集了。
高中就不一样了,我毅然选择了文科,觉得文科生应该可以看很多书了,而且光明正大了。但是老师是很鼓励我们看历史人物传记的,觉得我们年轻学生,可塑性很大,看看成功的、作出历史贡献的人物传记应该会很有帮助的。记得当时最崇拜的人就是周恩来总理,觉得他就是一个完人,不管是革命时期,还是后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周总理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我当时看的是一个英国作家写的《周恩来传》,从一个外国人的眼中深刻感受一个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一生,觉得能和周总理比较的只有诸葛亮了。
记得有年暑假,借同学的《笑傲江湖》,几天就看完了。大家都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想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江湖恩仇、儿女情长、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江湖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令狐冲虽嗜酒如命,玩世不恭,但是尊师重义,侠气非凡,但是面对追名逐利的师傅“君子剑”和痴情的小师妹岳灵姗,只能是一声叹息。以前以为的神功盖世的武林少侠,也有自己难以割舍的另类情怀,所以,大侠一般最后的想法都是归隐。其实武侠的世界充满田园之气,“千古文人侠客梦”啊!儒家讲究出世,而道家却是喜欢逍遥。读书人也是很想给自己所处的时代“祛”火的。
“凝浩然正气,法古今完人”。真正的读书时代是大学时代了。学习的压力一下子降下来,我们才开始真正的读书。首先,读专业书。法律人注重逻辑,注重体系,哪一个法学名家均不是以其独特的笔法、丰富的逻辑阐释法律问题。拿民法来说,此法关乎民生,博大精深,涉及总论、物权、债权、人格权、身份、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婚姻、继承等若干大板块。君不见史尚宽先生厚厚的几大本,君不见王泽鉴先生的学说与判例的“天龙八部”,君不见梁慧星教授的《民法总论》和王利明教授的《违约责任论》……哪一个不是折射智慧的光芒和文章的精深,给法律人高山之感和勇攀之乐!选择法律,选择理性,选择终极关怀,选择实在,与这些大师之作共鸣,聆听传道,真是一种享受。法律折射出来的理性关怀和人性本质,给人以简洁之感,并非枯燥无味。书中散发的是公平与正义,小到贩夫走卒的小买卖,大到政治人物的济世安邦,都是法律规范的力量。其次,读课外书。我十分的喜欢文史类图书,如近现代文学、历史、哲学、文化等。工作之余聆听《呼啸山庄》的希茨克利夫的悔恨与凯瑟琳临终的坦然,看看余华《活着》的福贵的人生起伏,快意恩仇的《天龙八部》、美轮美奂的《倾城之恋》¬¬……哪一样不是给我午后斜阳咖啡香中飘着愉悦。近代史、唯物史观、英雄主义,纷纷登场,汤因比大作《历史研究》细水长流,一代英豪,弯弓射雕。史明智,智乐山水,其乐融融。亚里士多德大师风采,赫拉克里克永恒之“火”,世界来源于永不熄灭的火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性主义与近代人文主义均奔腾向前,光芒四射。
读书养气,作者讲到立身以求学为先,求学已读书为本。多读书,眼界高、境界远,分析问题全面。这些话都是很有道理的。如今信息社会,信息其实多不多对人都是无所谓的,关键是如何掌握获得这种信息的途径。如果你还在这个信息时代读死书,不会融会贯通,活学活用,那只能说是读书的走火入魔,需高人指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