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青年说 | 刘赢政:学思践悟强本领,对标实干勇担当

刘赢政,2002年5月出生,河南省潢川县人,大学学历,法学学士,2024年9月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仙桃法院,现在张沟人民法庭工作。
在“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的契机下,法院干警的素质提升需紧扣司法工作的专业性与人民性,以全方位、实战化的举措,打造一支能扛重责、善解难题的司法队伍。
一、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践行司法服务地方发展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的重要讲话,为法院立足司法职能服务地方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作为年轻干警,更要以实打实的司法行动去护航、去践行“聚力建支点、奋进两千亿、勇当排头兵”的发展目标。自入职法院以来,我从整理案卷、协助庭审、参与调解等基础工作做起,在每一次核对证据、每一场庭审记录、每一次纠纷沟通中深刻体会到:服务地方发展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每一起案件都连着群众的切身权益,每一次司法服务都关乎社会治理的效能,只有将“司法为民”的理念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用严谨办案守护公平正义,用耐心服务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真正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基石。
二、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筑牢青年干警作风建设防线
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是青年干警职业生涯中必须严守的“必修课”,更是贯穿履职始终的“生命线”。作风建设从不是“一阵风”,而是需要长期坚守的纪律底线与行动自觉。它时刻提醒我,要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文书撰写中精简冗余表述,在办案流程中简化不必要环节,在资源使用中杜绝铺张浪费,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升案件质效、回应群众需求上。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本质上是用务实作风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当我们少一些“官腔”、多一些“家常话”,少一些“流程化”、多一些“针对性”,司法的温度才能真正传递到群众心坎里。
三、以七大能力为参照,清醒认知自身不足并明确提升方向
对标“七大能力”要求,我清醒地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与短板。身边先进同事身上那种“精益求精办铁案”的执着、“创新思路解难题”的智慧、“换位思考暖民心”的担当,都让我深受触动、备受启发。反观自身,办理复杂案件的主动性、思考性不足,化解复杂矛盾纠纷时的灵活性也有待提升,这也让我明确了提升的方向:一方面要深学业务强基础,持续钻研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类案裁判规则与智慧法院系统操作,以专业能力夯实履职根基;另一方面要对标先进补短板,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学习他们“啃硬骨头”的担当精神与群众工作方法,在办理疑难案件、参与基层治理的实战中,锤炼应急处突能力与群众工作能力。
青年干警的成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学思践悟中不断进阶。我将继续在每一次庭审记录、每一份文书撰写、每一次纠纷调解中践行初心,努力成为能扛事、善干事、干成事的法院青年,为仙桃法院高质量发展、地方法治建设深入推进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