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兼职遇欠薪?“法院+综治中心”高效化解三起劳务纠纷
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兼职积累社会经验,是成长路上的积极尝试,却可能因涉世未深陷入“打工陷阱”。当大学生兼职面临“讨薪”难时,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近日,仙桃法院依托“法院+综治中心”解纷模式,高效化解三起大学生暑期兼职劳务合同纠纷。
欠付工资起纠纷
在校大学生小赵、小钱、小李为赚零花钱,与A公司签订了暑期兼职劳务协议。工作1个多月后三人辞职,A公司却拒不支付工资。多次催讨无果后,小赵三人诉至法院。
联调联动化干戈
案件受理后,考虑到三人均为在校大学生,经济能力、诉讼能力有限,为避免影响学业、尽快帮其追回报酬,在征得双方同意后,仙桃法院立案庭迅速启动先行调解程序,将案件委派至市综治中心进行调解,并安排经验丰富的入驻法官全程指导。
综治中心接案后,立即组建“调解员+专业法官”调解团队,仔细分析案情。因案件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晰,且A公司为外地企业,遂决定以电话形式开展“背对背”调解。
“法官,这事儿我们真没错!小赵他们是周某招的,业务也归他管,工资得找他要,跟我们公司没关系。”
“依据法律规定,你公司作为劳务合同的用人单位,且与他们签订了用工合同,即负有按约支付工资的义务,即便你们与周某存在内部业务纠纷,也不能以此对抗劳动者。”
针对A公司提出的异议,法官从法律规定、类案处理等角度进行释法明理,并建议A公司先与周某协调,优先保障三名大学生的工资支付。
调解员也从情理角度出发,引导公司设身处地考虑小赵三人的辛勤付出。
“孩子们兼职不容易,顶着烈日备课、上课,一个多月的勤劳付出理应得到报酬。”
……
经过多轮沟通,最终A公司按约支付了欠付工资,小赵三人收到款项后提交了撤诉申请,三起纠纷圆满化解。
法官有话说
大学生参与兼职、勤工俭学或社会实践等活动时,不要因工作的临时性而放松警惕,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对薪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内容进行明确约定,清晰界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工作过程中也要注重工作留痕,妥善保存书面合同、考勤记录、工资发放凭证等相关材料,在发生纠纷时,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提醒用人单位,及时履行支付劳务报酬的义务是应尽之责,切不可因一时私利而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破坏和谐的用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