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致远 • 荐文悦读 | 林语堂:《苏东坡传》

发布时间:2023-02-05 点击数量:12930

编者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进一步创建学习型机关,打造“书香”法院,仙桃法院借助微信公众号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通过“云”品书香、畅谈体会、分享感悟,不断提升干警能力素质、作风修养和思想境界,并转化为干事创业、踏浪前行的蓬勃力量,推动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仙桃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设“书香致远•荐文悦读”专栏,对全院干警自主推荐的工作经验、典型案例、文学作品等文章,择优刊登。


推荐书目 “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林语堂毫不避讳对苏东坡的喜爱。确实,苏东坡有其独特的魅力,他才华横溢独领风骚,率真淳朴显英雄本色,身处逆境亦安然若素,忧国忧民思人间疾苦。他的一生丰富精彩,却也坎坷荆棘,我们艳羡他的天纵之才,赞叹他的艺术成就,仰慕他的高尚品格,更钦佩他的人生态度。

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法官助理 王义


率真勇敢 不忮不求

苏东坡的性格深受幼年时期家庭的影响。苏母深明大义。在苏东坡八至十岁时,苏母便教他读《后汉书》。书中记载后汉时期朝政不休,政权落入阉宦之手,不少忠贞廉正之士冒死上书,其中有一位勇敢无畏的青年,名叫范滂。苏母教儿子读《范滂传》,苏东坡听完问道:“我长大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苏母答道:“你若是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苏母的启蒙为苏轼树立了人生榜样。祖父质朴善良。在丰收之年,祖父以米换谷,广积谷仓,待荒年欠收之时开仓散粮,救济同族、娘家、佃农及贫民。祖父的善举,为苏东坡灌输了忧民意识。“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而发,都是自然流露,刚猛激烈。”他的妻子和弟弟多次劝诫他三缄其口。但苏东坡这样天赋生气蓬勃而又无畏率真的人,又怎能违背本心。他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遇有不惬意之事,便觉“如蝇在食,吐之为快”。

慷慨爱民 实干为民

为官不为民做主,愧对华夏圣贤书。苏东坡始终把体恤民情,为民谋利放在首位。他一生几乎都在基层工作,与基层百姓最为紧密,也最了解百姓的疾苦。在徐州,他带领兵民抗洪救灾,他对百姓说:只要我苏轼还活着,就不离徐州一寸。在杭州,他抗击旱灾和疫情,上奏朝廷减免贡米,自掏腰包建立医院治病救人;他修建了著名的苏堤,治理西湖水草侵蚀,解决百姓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在惠州,他积极推广农具,改革税制,兴办水利。在儋州,他开馆办学,讲授知识,传授农业技术,打破了海南百年无人中举的局面。海南儋州至今还保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路、东坡桥等遗迹,以表达人们对苏东坡的怀念。苏东坡把他的才华和能力用到为民办实事上,不仅惠及当地百姓,也留下了“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千古美谈。

热爱生活 多才多艺

苏东坡是一个多才多艺,生活多姿多彩的人。他是一个全才,会诗词歌赋、书画、下棋、酿酒、工程、农耕、美食、瑜伽等等。“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喜欢广交朋友,不满足于上流社会,僧人、道士、酒监、农人都可以成为他的友人。在黄州时,他还时常穿梭在山林田野之间,聚精会神地听农人讲民间鬼故事。他对美食情有独钟,是个有名的美食发明家。黄州的“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饼”;惠州的“烤羊蝎子”;儋州的“酒煮生蚝”等都是苏东坡发明的美味佳肴。“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人间有味是清欢”等诗词也表现了他对美食和生活的热爱。

豁达乐观 随遇而安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一生屡次被贬,但也正是贬谪的遭遇促使他完成了从苏轼到东坡先生的转变与升华。从“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再到“庐山烟雨浙江潮”。初到黄州时,他孤寂苦闷,内心紊乱,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的沉浮,保持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和“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坦荡。正是在黄州时,他写出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定风波》《寒食帖》等广为流传的作品,可以说没有黄州就没有中国文化史上的东坡居士。正是挫折与磨难塑造了独一无二的苏东坡,也让他成为世人喜爱与崇拜的“全民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