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 “谢谢法官阿姨,以后我们还是铁哥们!”
“谢谢法官阿姨,以后我们还是铁哥们!”
张沟法庭调解室里,两个曾扭打在一起的小朋友肩并肩站着,脸上重新绽开了属于这个年纪的灿烂笑颜。
热血上头发“血案”
小李和小张是同班同学。2025年7月,期末考试刚结束,两人在放学路上打闹时,小李不慎将手里的饮料泼洒在小张身上,两人随即发生口角,情绪激动下扭打在一起,混乱中小张一拳打在小李面部,导致小李脸颊瞬间肿胀,鼻血直流。
经医生诊断,小李系面部挫伤、鼻梁线性骨折。因双方就赔偿金额协商无果,小李母亲遂将小张及其监护人诉至仙桃法院。
联调联动化纠纷
“都是未成年人,要是真闹到开庭,不仅伤了两家和气,更可能给孩子心里留下疙瘩。”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潘倩雯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为未成年人,若不妥善化解纠纷,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长及心理健康,遂决定先组织双方进行先行调解,尽全力化解这场“孩子气的矛盾”。
“法官,您评评理,是小李先泼的饮料,还拒不道歉,我家孩子才动手的,责任总不能全算在我们头上吧?我觉得损失得一人承担一半!”
“承担一半?法官,您看看我儿子这脸!这都破相了!我们没要精神损失费就不错了,他们要是这个态度,我们现在不仅要他赔钱,小张还得当庭给我儿子道歉!”
眼看双方家长越吵越凶,孩子们站在一旁,满脸的惊恐和无助,潘倩雯赶紧抬手示意安静,并当即拨通了镇综治办的电话,“单方劝和不如多方疏导,得让家长们先把‘气’捋顺了。”
很快,两名资深调解员赶到现场。潘倩雯和调解员们迅速分工,采用“背对背”调解方式,一方面,安抚双方家长和孩子们的情绪,缓和现场紧张气氛;另一方面,从法律层面向双方明晰监护人在此类侵权案件中应承担的无过错责任。
“小张妈妈,我们特别理解您心疼孩子的心情,但您想想,两个孩子以后还要在一个班上课,真闹僵了,孩子在学校也不自在。”
“小李妈妈,孩子动手打伤了同学确实不对,而且赔偿不是目的,关键是让孩子知道‘打人解决不了问题’,这才是对他好。”
“其实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往往是家长平时忽略了引导。比如小张,可能没学会‘遇事冷静’;小李呢,也没意识到‘道歉是种担当’。这次要是能借着调解,让孩子们明白这些道理,比纠结赔偿金额更有意义。”
双方家长听后,沉默不语。见双方态度松动,潘倩雯趁热打铁,结合小李的医疗费用、后续护理需求,为双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多轮沟通后,小张母亲率先开口:“法官、调解员,说实话,我们平时忙着做生意,确实没怎么教孩子控制情绪、懂规矩,我们给小李真诚道歉,赔偿金额我们也不纠结了,该多少就多少。”
小李母亲看着两个孩子偷偷对视的眼神,语气也缓和下来:“其实我也反思了,小李确实有点任性,这次事情他也有责任。听说开学他俩还是同桌,要是因为这事闹得见面不说话,也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小张母亲当场向小李母亲支付了3000元。
“小张,对不起,当时我不该为了面子不道歉。”
“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动手打你。”
当小李母亲向法庭提交撤诉申请书时,两个孩子已经凑在一起,小声讨论着开学要一起带什么文具。这场因一杯饮料引发的“小风波”,最终在多方联动的调解下,变成了一次教会孩子“担当”与“包容”的“成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