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推介“阳光执行”,仙桃法院亮出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

发布时间:2025-07-18 点击数量:90

图片1.png

7月16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 聚焦支点建设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我市“严格公正执法打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方面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发布会上,仙桃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张倩(右一)介绍了仙桃法院“阳光执行”,这一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仙桃法院在市委坚强领导和上级法院精准指导下,锚定“聚焦聚力服务支点建设 奋勇争先创建优秀法院”工作目标,将推进阳光执行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精细推进、精准发力,全力打造“阳光执行·司法透明”品牌,努力营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仙桃勇当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法院力量。今年7月,仙桃法院推行阳光执行成功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创建试点名单。

1.聚焦信息公开,力促“阳光流程”全域可视

执行事务全公开。研究制定《关于推行智慧执行的工作机制》,明确将执行公开细化为文书生效、执行立案、首次查控、线索核查、拟采取强制措施、财产处置、案款分配、结案8个关键节点。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执行窗口,集综合咨询、执行立案、事务公开、信访接待于一体,实现执行案件办理过程全公开、节点全告知、程序全对接。

执行进展全公开。全面推广“智慧执行”APP,在诉讼服务大厅安排执行干警值守,帮助群众下载“智慧执行”APP,向群众详细讲解使用方法,并要求执行干警每天登录,更新案件进展情况、及时回复当事人留言、上传执行照片和视频,确保当事人对案件办理进度随时可查。目前,我院已创建28个智慧执行账户,一线执行干警注册使用率达100%。

执行人员全公开。开通执行“110”热线,实行全天候值班制度,并对外公布执行干警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等联络方式,便于当事人随时与执行干警线上联系。设立“阳光执行”局长信箱,安排专人每日处理来信,建立台账跟踪反馈,确保群众反映的执行相关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印发《关于“阳光执行局长接待日”制度的实施办法》,每周开展“执行局长接待日”活动,执行局局长现场为当事人答疑解惑。截至目前,接待来访群众200余人次,妥善化解了一批急难愁盼。

2.聚焦精细管理,力促“阳光监督”全程闭环

做实执行监督。常态开展执行案件“一案双查”,严格控制执行终本程序,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律师代表、申请执行人等多元主体见证集中执行活动、旁听执行听证、参与强制清偿等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今年以来,我院开展“荆楚雷霆2025之汉江利剑”集中执行活动19次,拘传219人,拘留154人,扣押车辆10辆,强制腾退14次。

做优案款管理。实行“承办人初审+庭室负责人复核 + 院领导终审” 三级审批制度,设立案款发放专员,案款管理系统全流程留痕操作,通过层层审核与系统留痕结合,既提升规范性又保障透明度。加大“一案一账号”运用力度,开通“到账短信推送”功能,在案款到账后,自动向案件承办人、当事人发送案款到账提醒短信;超48小时未发放的案款,自动触发预警,专员即时督办,确保高效精准发放。今年以来,我院发放案款1506笔,案款发放及时率100%。

做好宣传引导。培育“阳光执行·司法透明”品牌,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发布执行动态18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公告8次179人次,其中预拘留通知4批89人、悬赏公告4批90人,并联合电视台拍摄执行现场、以案说法6期,积极引导全社会关注执行、理解执行、支持执行,共同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在强大执行震慑下,421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定义务。

3.聚焦刚柔并济,力促“阳光执行”全效提升

善意执行巧解涉企纠纷。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全面推进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全流程分级评估、企业信用修复等惠企利商举措,为10余家企业出具信用修复证明。在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活封活扣”、以租抵债、“放水养鱼、生产自救”等举措,帮助资金暂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最大限度降低执行活动对企业正常经营的负面影响。

规范执行提升办案效率。出台《繁简分流、分段集约执行模式实施细则》,改变“一人包案到底”传统执行模式,成立执行指挥中心、执行实施、执行恢复、财产处置四个团队,实现简案快执、繁案精执、特案特执。全面推进执行无纸化办公,做实长期未结案件谈话督办,并将文书制作、线上查控等事务性工作从执行实施中剥离,根据财产查控情况对执行案件实行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有效提高执行效率。

多管齐下兑现胜诉权益。持续擦亮“拒执罪”执行品牌,建立“立、审、执、捕、判”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对多名失信被执行人以“拒执罪”追究刑事责任。强化立审执协调配合,将审判、立案纳入执行信息公开环节,裁判文书中载入执行通知内容,教育引导全院干警做实判后答疑、诉执联调等工作,鼓励当事人主动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法律义务。打造多元执行救助格局,加强执行保险救助,发放司法救助金31.94万元。